索赔案件进度查询

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推进特色办学

来源:云南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6年4月25日   点击:1681次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广南县城区三小近年来学校在美化、绿化校园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以"善"为核心文化的校园精神文明,旨在继承"善"的传统,推行"善"的教育,培养"善"的习惯,弘扬"善"的文化。以"至善德育"为途径,通过良师示范、经典传承、活动熏陶、习惯养成、关爱留守儿童五个乐章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长期开展"经典国学文化传承,共建幸福三小"系列活动。通过"道德大讲堂"、"校园文化长廊"、"班队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爱国主义、国学经典"等教育。以"信诚"、"放大我的优点、缩小我的缺点"、"争做学校志愿者"、"做事认真"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通过诗朗诵、快板歌、小品、情景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熏陶、激励、内化,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了让孩子在行为习惯上有所进步,争做"四好"少年,学校凝聚智慧、集思广益、以"德育橱窗"评比和卫生习惯相互监督来督促学生。特别是每月一期的"德育橱窗"评比和周一升旗的"金豆班级"颁奖活动值得一提,在校院的德育橱窗里挂上各班家长代表刺绣的班级小动物,通过这些小动物怀里的杯子能把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出来,表现好的班级金豆就多一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爱留守儿童,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目前,留守儿童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52%,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以"善"为核心,引领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每一个孩子能健康成长,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2008年,在"广南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牵头下,我校组织了"青春手牵手、爱心促和谐"关爱留守儿童启动仪式,县级11家"青年文明号"和我校教师与120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这些孩子在"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的呵护下健康成长。201111月,由学校多方筹资、主动请示,在县委政府的关怀下,由广南县政法委牵头出资2.35万元,十一家青年文明号单位共同捐资,组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多家友好单位长期参与我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共同搭建了这座爱心之桥,用这份爱心伴随着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把"留守儿童之家爱心结对活动"列为教师年终考核依据之一,实行分工联系制度,每位教师联系23名学生,详细填写记录卡,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8年来,累计帮扶留守儿童1310人次,帮扶资金达185500元;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让孩子们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留守儿童之家在每周二至周四下午都把留守儿童带到活动室,看书、谈心、与远方的父母通话、视频聊天。教师在课余时间手把手的教他们制作手工并把优秀的作品存放"留守儿童之家"。学生都把这些爱装进了自己的心里,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在了心愿墙上,以此感恩。每周五下午定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交流日",所有结对教师跟各自的结对孩子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并做到"及时帮助、及时疏导"。学校还加入了"手牵手成长营"互联网+公益项目,在"成长营"中准确录入学生信息,并给出老师对学生的评语和相关说明,通过对接"成长营"中的社会志愿者,建设了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志愿者三方联动的孩子成长守护空间,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改变了之前的单一帮扶模式。

广南县城区三小在以"善"为主题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借助"从成长营"这一平台,继承"善"的传统,推行"善"的教育,培养"善"的习惯,弘扬"善"的文化,以实际行动积善成德,让"善"永驻人心,让"善"溢满三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