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案件进度查询

145名儿童寒假吸入异物就医 最多的是花生米

来源:中国安全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7年2月16日   点击:1824次

昨日从市儿童医院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寒假,该院接诊了145名需要取异物的患儿,为全年高峰。同时,近16年来,吸入异物的患儿增加了近10倍。取出的异物中,最多的是花生米,隐藏能力最强的是食物锡纸,还有小灯泡等奇特物品。

 

4岁女童欣欣家住黄冈市。一周前,她因咳喘在当地就诊,却一直没效果,还发展成了呼吸困难,高烧38℃不退。家人只得带她到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CT检查发现,她的左肺部有一个像花生米一样的阴影。医生用支气管镜探查,将她肺中异物取了出来,果真是一颗花生米。经过几天住院治疗,欣欣终于转危为安。

 

两岁多的黄石市男童浩浩春节期间同样出现了发热、呼吸困难,但医生从CT和X光片上都没发现有异物存在的迹象。不过,从临床经验来看,反复发热、呼吸困难的情况,与吸入异物有脱不开的联系。于是,医生又用支气管镜探查,果然在声门下发现一个巨大的肉芽,肉芽正中间有一张发亮的、类似锡纸的指甲盖大小的纸片。经过手术,异物被成功取出,滋生的肉芽也被处理干净了。

 

浩浩的妈妈这才回忆起,大概10个月之前,浩浩因为吃锡纸包的东西被呛住,当时出现了剧烈的咳嗽。据了解,寒假期间,类似这样吸入异物的孩子比平时明显增加,春节达到最高峰。市儿童医院统计显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中旬,共接诊145名患儿。小男孩发生异物吸入的比例明显高于小女孩。而且,2000年至2016年,该院从一年接诊几十例上升到一年接诊500多例,增长了近10倍。

 

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夏忠芳介绍,最容易被小孩吸入的食物当属花生米,紧随其后的还有瓜子、板栗等。现在儿童零食品种不断增加,开心果、松子、夏威夷果等坚果导致的气道异物也明显增多。她提醒,儿童在发生气管异物时,家长应第一时间带其到医院就诊。最好掌握拍背法、迫挤胃部法等进行辅助处理,为救治孩子赢得时间。

 

小编提醒:

 

幼儿特别是1岁以内的小孩饮食要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喂食米饭和颗粒状食物要特别谨慎;应尽量避免让婴幼儿接触各种豆类、籽类、果冻等易引发气管、支气管堵塞的异物;孩子嬉笑、哭闹时,家长应停止给小孩子喂东西,以免导致小儿呛咳,堵塞气管。当异物进入气管应该镇静,我们应设法使患儿安静,减少哭吵,尽快将患儿送就近医院急救。

 

在送医前,可以先用"海姆立克法"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应对
 

1、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
 

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2、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
 

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3、应用于急救成人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4、用于自救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后3个步骤,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