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综合施策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 ——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综述
来源:云南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0年5月6日 点击:1602次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在镇中心小学,习近平走进五年级(1)班的课堂,亲切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习近平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总书记的担忧,也是教育部门在疫情期间不忘抓紧、抓好的大事。
2019年,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精准施策,扎实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着力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为孩子们光明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5个成员单位合力 落实责任主体
自2018来以来,教育部会同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在加强统筹协调、综合管理和督促检查的同时,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并召开联席会议机制第一次会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9个增至15个。
会同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各省份均印发了省级近视防控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各地各校抓好抓实近视防控。贯彻"一增一减一保障"主体思路,促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健康成长。
为了推动地方和学校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教育部门积极引导并督促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疫情期间,居家体育锻炼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我们将借此机会,力争把学生家庭体育作业等活动常态化。"山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处副处长杨文说。
调查显示,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学生近视率的重要因素。为此,教育部指导和督促各地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排查718家线上培训机构,同时,组织线下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
开展改革试验 加强培养和投入
为减少"小眼镜"的高发,教育部在全国建设了29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84个试点县(市、区),遴选高校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完善工作规范和标准,强化示范引领,推介典型经验。
教育部注重加强课程建设,将用眼常识、视力保护等纳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初步了解用眼等个人卫生常识,按要求做眼保健操。三、四年级学生了解近视预防等知识,学会合理用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视力。五、六年级学生了解近视及有关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时间增加,为此,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控制学生使用时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在强化学科支撑、加强专业培养和完善职称政策上发力。全国高职学校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69个、健康管理专业点67个、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点121个,中职学校设置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点33个;将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南京医科大学眼视光学专业认定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开展眼科学相关课程教育,面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课程;高校自主开展教师职称评审,高校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
此外,还设立"新中国70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专项研究,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中国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特征及其与近视的关系研究"等40余项。支持北京大学承担"学生电子屏教学应用诱发近视的多中心试验研究",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指导防控近视。
与此同时,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新增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1680万元。中央财政安排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165.3亿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资金293.5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补助资金54.2亿元,支持各地改善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
2019年,教育部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介绍近视防控工作思路举措与进展成效,并编发《教育部简报》多期,发布《重视近视防控守护儿童青少年健康》倡议。2019年教育部遴选85名专家组成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开展线上线下系列宣讲和调研督导,全年共开展了900场次宣讲,覆盖学生和家长5000万人次。
为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教育部发放《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倡导家长尽好监护人职责,引导孩子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组织开展"圆梦蒲公英"等专题教育活动,发挥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作用,推动各地各校深入开展综合实践,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缓解用眼疲劳;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组织专家发表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强化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形成家长、学校防控近视合力;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建设近视防控专题网页,发布地方和学校典型经验、视力保护系列科普作品;2019年,在北京市公交站台60个广告位投放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向各地各校印发3万份健康教育海报,推动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强化督导监测 科学规范矫正"小眼镜"
疫情期间"少动多静"的"停课不停学"让许多孩子视力下降,家长们为了挽救孩子的视力,纷纷"冒着危险"救治孩子日渐模糊的眼睛。"现在各种机构鱼龙混杂,我们真不知道到哪里才能真正拯救孩子的眼睛。"南京市民王先生说。
2019年,为了还青少年"防近"一个清净的环境,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对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和眼镜制配场所进行了计量专项监督检查,以整治近视矫正市场乱象,并挥出"重拳",在以下方面严格整治:
--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视率、体质健康、免试就近入学、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化建设、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等,作为评估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的重要内容。
--督导抽查7个省(市)69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评估7.6万所幼儿园办园行为,落实"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等要求。
--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以视力测查为重点,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开展体育与健康抽样监测,发布《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
--在全国开展新一轮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把视力作为重点监测项目。
2019年,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精准施策,扎实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着力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为孩子们光明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5个成员单位合力 落实责任主体
自2018来以来,教育部会同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在加强统筹协调、综合管理和督促检查的同时,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并召开联席会议机制第一次会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9个增至15个。
会同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各省份均印发了省级近视防控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各地各校抓好抓实近视防控。贯彻"一增一减一保障"主体思路,促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健康成长。
为了推动地方和学校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教育部门积极引导并督促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疫情期间,居家体育锻炼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我们将借此机会,力争把学生家庭体育作业等活动常态化。"山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处副处长杨文说。
调查显示,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学生近视率的重要因素。为此,教育部指导和督促各地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排查718家线上培训机构,同时,组织线下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
开展改革试验 加强培养和投入
为减少"小眼镜"的高发,教育部在全国建设了29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84个试点县(市、区),遴选高校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完善工作规范和标准,强化示范引领,推介典型经验。
教育部注重加强课程建设,将用眼常识、视力保护等纳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初步了解用眼等个人卫生常识,按要求做眼保健操。三、四年级学生了解近视预防等知识,学会合理用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视力。五、六年级学生了解近视及有关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时间增加,为此,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控制学生使用时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在强化学科支撑、加强专业培养和完善职称政策上发力。全国高职学校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69个、健康管理专业点67个、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点121个,中职学校设置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点33个;将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南京医科大学眼视光学专业认定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开展眼科学相关课程教育,面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课程;高校自主开展教师职称评审,高校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
此外,还设立"新中国70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专项研究,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中国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特征及其与近视的关系研究"等40余项。支持北京大学承担"学生电子屏教学应用诱发近视的多中心试验研究",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指导防控近视。
与此同时,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新增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1680万元。中央财政安排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165.3亿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资金293.5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补助资金54.2亿元,支持各地改善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
2019年,教育部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介绍近视防控工作思路举措与进展成效,并编发《教育部简报》多期,发布《重视近视防控守护儿童青少年健康》倡议。2019年教育部遴选85名专家组成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开展线上线下系列宣讲和调研督导,全年共开展了900场次宣讲,覆盖学生和家长5000万人次。
为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教育部发放《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倡导家长尽好监护人职责,引导孩子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组织开展"圆梦蒲公英"等专题教育活动,发挥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作用,推动各地各校深入开展综合实践,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缓解用眼疲劳;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组织专家发表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强化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形成家长、学校防控近视合力;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建设近视防控专题网页,发布地方和学校典型经验、视力保护系列科普作品;2019年,在北京市公交站台60个广告位投放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向各地各校印发3万份健康教育海报,推动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强化督导监测 科学规范矫正"小眼镜"
疫情期间"少动多静"的"停课不停学"让许多孩子视力下降,家长们为了挽救孩子的视力,纷纷"冒着危险"救治孩子日渐模糊的眼睛。"现在各种机构鱼龙混杂,我们真不知道到哪里才能真正拯救孩子的眼睛。"南京市民王先生说。
2019年,为了还青少年"防近"一个清净的环境,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对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和眼镜制配场所进行了计量专项监督检查,以整治近视矫正市场乱象,并挥出"重拳",在以下方面严格整治:
--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视率、体质健康、免试就近入学、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化建设、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等,作为评估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的重要内容。
--督导抽查7个省(市)69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评估7.6万所幼儿园办园行为,落实"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等要求。
--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以视力测查为重点,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开展体育与健康抽样监测,发布《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
--在全国开展新一轮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把视力作为重点监测项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