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案件进度查询

首届南博会后 云南与南亚教育交流日益频繁

来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4年4月14日   点击:2018次

 印度提斯普尔大学代表团访问云南财经大学。

 

 印度国际大学与云南大学合作举办留学生短期研修班。

 

  首届南博会后,云南与南亚国家在教育合作方面愈加频繁,不但校际间合作增加,合作内容也不断丰富。不少高端人才对云南兴趣颇浓,经常到云南实地考察,南亚一些知名刊物也对有关云南的学术论文青睐有加。

  新动向 

  与南亚院校合作渐频繁

  以往昆明与泰国、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知名院校合作较多,首届南博会后,与南亚国家校际间合作日益频繁,特别是昆明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亮点频现。
首届南博会后,与南亚国家合作最多的云南高校非云南大学莫属。2013年6月底,云南大学与印度国际大学合作,举办留学生短期研修班;2013年10月18日,孟加拉南北大学新任校长访问云南大学,以两校合办孔子学院为契机,拓展两校在计算机、商科、工程等领域的学术交流;2013年10月21日,斯里兰卡教育部长班杜拉访问了云大附中呈贡校区;2013年12月23日,印度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苏蜜达•朵拉女士到云南大学访问;2014年2月17日,受印度国际大学邀请,由云南大学11个学院的12名研究生组成代表团,赴印度国际大学开展为期12天的学习交流活动。云南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工作人员介绍:"首届南博会至今,云南大学与南亚国家高校合作次数是前两年的总和。"
  昆明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工作人员李先生介绍,以往昆明学院与南亚国家高校接触较少,首届南博会后接触增多。2013年10月22日,由斯里兰卡教育部长班杜拉带队的考察团前来访问;2013年11月30日,印度教育机构--教育在线与该校合作,开展留学生教育培训等项目。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2013年7月初,印度一所教育机构总裁到云南财经大学访问,洽谈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交流、合作科研等合作事项;2013年9月3日,印度提斯普尔大学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到该校访问,商谈开展学生短期游学、教师交流、印度周等交流项目事宜。
根据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提供的信息看,虽然该校目前与南亚国家高校开展合作较少,但是今年年初在该校"国外校际交流学校名单"中,新增了斯里兰卡凯兰尼亚大学。
  促牵手

  “三管齐下"增强合作意愿
  为何南博会后云南与南亚国家之间校际合作次数"井喷式"增长?云南省教育厅留学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陶女士认为,一是此前双方高校对彼此"尖端专业"缺乏基本认知,不敢贸然合作;二是云南高校在"走出去"方面经验不足,政府相关部门扶持力度不够,所以之前许多高校都在采取观望态度。
南博会后,许多南亚教育团队来到云南各大高校参观访问,云南高校也对南亚院校有了大概了解,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还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促成双方校际间合作。陶女士说:"首先是对与南亚院校结成‘姐妹学校的云南高校增拨扶持款项;其次对双方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增加科研经费;此外,相关部门有意识地引导媒体聚焦这方面消息,提升高校知名度。三管齐下,有效增强了我省高校与南亚国家院校之间合作意愿。"她表示,最开始达成合作意向的是印度国际大学、提斯普尔大学等私立院校,随着云南影响力提升,许多公立院校慕名而来,之后南亚国家教育机构也常组团到云南进行访问。
  扩领域
  从交换留学向招生、游学转换
  云南与南亚国家高校校际间合作不仅次数增加,涉及的领域也日趋丰富。除以往常用的互派交换生外,还包括南亚国家高校入昆招生、开展游学业务等。
  互派交换生大部分用于"3+X"专业,"3+X"即:四年大学中,采取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国外深造的学习方式。首届南博会后,双方在教育合作方面力度加强,为获得更优秀的生源,南亚国家高校采取直接在昆开展教育博览会的方式进行招生。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穗彦说,南亚学校来昆直接招生在以往是没有过的。在首届南博会上,尼泊尔唐卡学院首先试水,在尼泊尔展馆设点招生。有了尼泊尔高校首次尝试,今年年初,印度尼赫鲁大学、旁遮普大学、斯里兰卡教育机构也纷纷与云南省社科院取得联系,让其帮助牵线搭桥,与相关教育部门沟通,希望能在昆明、红河、德宏等地举办教育博览会,招收本科生或研究生。
  除招生外,双方在组织游学方面也不断加强合作。所谓"游学",就是学生到国外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真正实现玩中带学、寓教于乐。陶女士介绍:"从2013年9月至今,每天到云南省教育厅留学生服务中心上门咨询南亚游学业务的昆明市民都有十多位,特别是咨询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的人数明显增多。"云南康辉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该旅行社南亚游学路线也从一条增至三条,分别为尼泊尔瑜伽之旅、探索印度高校之旅、印度加尔各答商学院游学之旅,每周发团数1个。"首届南博会前,只是每月一团。"云南部分高校也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到南亚高校游学。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十分看好云南和南亚国家游学合作的前景,南亚国家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不乏世界知名院校,随着第二届南博会即将举办,双方在游学合作方面肯定会进一步加强。"
  上台阶
  高端人才纷纷到云南考察
  南亚的博士、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也开始聚焦云南。本月初,印度尼赫鲁大学博士拉克什来到云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考察。拉克什说,近期印度高端人才对云南发展越来越重视。"以往我们了解中国,多是到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现在云南发展从增长速度看并不亚于印度,能够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许多印度高端人才纷纷来到云南做实地研究考察,范围也从小语种、国际关系逐渐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
  据了解,目前,像拉克什这样的学者在昆明有十多位,因研究领域不同,分别在省市社科院、云南财经大学东盟学院、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做调查研究。
  "出国考察往往周期较长,机票、食宿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印度学者到云南考察,除非能够申请到补助,否则很少有人会自掏腰包前往。"然而拉克什表示,最近印度国内甚至南亚地区自费到云南实地考察的学者越来越多。
  拉克什也是"自费考察者"中的一员。他说,高校的博士每年都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印度并非关注论文数量,而是看引用率,如果不达标,将会失去"饭碗"。
  首届南博会后,随着云南与印度关系紧密、合作加深,印度官方及民间了解云南的愿望日益迫切。在所有高校论文库中,关键字是"云南"的论文,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或是边境贸易类型,引用率都非常高。拉克什严肃地说:"某些水准较高的论文,每年只需要发一篇即可达到要求。"印度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政治经济周刊》、《中国述评》等知名刊物特别注重吸纳一些与云南相关的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郭穗彦说:"学者的论文能上这类刊物,不但能极大提升在业界的影响力,而且一篇论文高昂的稿费可以抵得上半年收入。双重诱惑下,来到云南实地考察的高端人才自然越来越多。"
  谈合作
  印度可学习云南职教经验
  提及此次在云南的考察结果,拉克什显得很兴奋:"从结果看,云南与印度能够进行的合作非常多,如职业教育、远程教育、花卉进出口等。"
走访了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学校等专科院系,拉克什发现,近年来云南省高等教育不但招生规模扩大,在办学效益、教师水平、教学质量上也有显著提升。"云南职业院校授课方式独特,师资力量雄厚,大中专生毕业后基本都能马上上岗。而印度学生入职后还需要培训相当长时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此外,印度职业院校较少,相关部门在这一块投入略有不足,许多地区职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印度正在加速工业化进程,需要大批职业技术人才,希望云南能在这方面与印度加强合作,例如:引进相关课程,聘请专家帮助改良教育模式,双方商洽降低出境就业限制,直接从昆明引进大中专生等。
  目前,印度许多高校都推出了远程网络教育课程,与面授教育相比,优势在于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昆明学生足不出户就了解真实的印度。拉克什说:"在这方面,印度技术相对要成熟,已和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开展合作,设立网站,人们只需付少量费用即可登录观看视频或专家讲解。云南网民众多,从各大网站、论坛看,十分希望了解神秘的印度,相信双方合作前景会非常好。而在接受远程教育过程中,对昆明培养小语种人才也很有好处。" 
  补短板
  开拓合作领域
  促进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内容是‘互联互通,云南作为沟通南亚的桥头堡,未来目标肯定是与南亚八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一系列合作。其中,人才储备会占重要地位。"郭穗彦表示,目前,云南精通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小语种的人才稀缺,即便一些同声传译也仅能应付日常交际,能够作为工作语言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郭穗彦说,与南亚国家加强教育合作,共同培养留学生,首先能够让云南有更多小语种人才储备。其次,虽然首届南博会后,云南与南亚国家之间了解比以往更深,但在某些领域合作步伐仍缓慢,甚至一些具有良好前景的合作迟迟不能展开。例如:南亚国家水力资源丰富,但云南与东南亚广泛合作的水力发电领域,目前在南亚国家依然是片空白。旅游业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多年,与南亚国家也才刚起步。加强云南与南亚国家教育领域合作,有利于培养能够吃透南亚国家政策、法律的人才,对于在多个领域合作交流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对策,促成多个领域深入合作,提高"互联互通"速度。

 

友情链接: